移路北美:第三篇 出門靠什么? -我在溫哥華
法制與反腐新聞網海南新聞(夢藍山)什么是朋友?心靈的志同道合,趣味相投,還有就是相互的幫助?我移民前對朋友的定義,更多的是定義是在精神層面的。但一旦環(huán)境作出重大的變化時,才發(fā)現(xiàn)原來以為對的很多東西,需要重新被定義和認知,比如說朋友和如何和朋友相處。
以前我很少主動請朋友幫忙,一方面,家庭教育的結果,努力做好自己,不要給別人添亂;另一方面,其實是臉皮薄,不想張口求人。所以,我也總是換位思考,對待他人總是主動出擊,盡可能幫人。好處是,的確北京、上海和廣州有一批關系非常到位的朋友。如今,漂洋過海,第一次就感覺到了出門靠朋友的溫暖。
男主人Fred,年輕時尚,熱情奔放。女主人小芳,漂亮賢惠,超有藝術感,偌大個房子,被她裝修的簡約但不簡單,現(xiàn)代卻不失古典。兩萬尺的地,前后花園,被她打理的如同莊園一般的漂亮。加拿大,地廣人稀,一點不假。可是這里沒有車,真的寸步難行。在國內,就通過朋友介紹,網上預定了車子,所以到達的第一件事,就是取車。之后就開始窩在朋友家里,過著白天昏睡不醒,夜晚數(shù)羊的時差黨生活。
出來之前,以為自己考慮了所有的困難和問題,做好了各方面充分的準備?,F(xiàn)實總是最好的老師,迎頭就給我們上了真實的一課。飛機上,老大就開始生病,落地的第二天,2歲的Jeff又開始發(fā)燒。剛到,也不想麻煩朋友,加上都說北美發(fā)燒,醫(yī)生多數(shù)是讓喝水。所以,還是在朋友家休整一下,恢復體力。
來之前的一段時間,需要處理好公司、家庭和移民的所有事情,已是疲憊不堪了。太太因為時差問題,一直處于半夢半醒之間,加上擔心生病的孩子,感覺此時的我有點心力憔悴了。持續(xù)到第三天晚上,Jeff的小臉被燒的紅撲撲,迷迷糊糊的喊著“我要回家、我要回家......"。輕輕的拍著他,響應道“爸爸、媽媽和哥哥、Jeff一家人在一起,家就在哪里。"
走上陽臺,星空燦爛,一輪明月,掛在天幕上,散發(fā)著幽幽的清暉,皎潔而明亮。隆隆的火車聲,從不遠處的菲莎河谷里傳來。仿佛像是準備回家的那趟列車?長長的深吸幾口,新鮮、干爽的空氣,忽然打了一個激靈。情不自禁道,這是為何而來?孩子遭罪,大人操心,家又在哪里呢?
人啊!都有軟弱和無力的時候。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比較堅強的人,尤其是從遙遠的西部新疆讀書出來之后,后來工作的原因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三地游走和出入。雖然這幾個地方語言、文化甚至飲食都有較大的差異,可是我好像不僅僅沒有偏見,而且因此每個地方都結下了不解之緣,并且結交了特別要好的朋友。也許,就是因為有朋友,才不會感覺到陌生吧。所以,需要盡快的調整狀態(tài),讓自己振作起來。
看房,必須盡快的看房!為家人找一個屬于自己的窩,安一個家。通過好友的安排,認識了溫哥華的第二個朋友David,帥氣而溫和,思路清晰,現(xiàn)在從事房產經紀,以前居然和我們同行。所以,感覺對路,我們就很快建立了信任。也許是,我來自廣袤的新疆,生活在戈壁沙漠和草原的人,出門在外很容易迷路,互相幫助,彼此信任,就是生存的必要因素。
朋友的家在北素里,俗稱臺灣村。大概是在八十年代初,臺灣和韓國屬于當時的四小龍,隨著經濟的騰飛大量的家庭,移居到教育、養(yǎng)老、環(huán)境等更優(yōu)質的加拿大。而華人多數(shù)都是三三兩兩的以朋友而聚集,這里也就因為臺灣人居多而取名為臺灣村。素里是大溫地區(qū)土地面積最大,成熟較晚的一個城市了,至今素里還有大量的農田保留用地,所以也最具有成長的潛力。第一天吃飯的白石是在南素里,因為風景秀麗,陽光充沛,房價適中,以前多是退休的西人養(yǎng)老勝地,現(xiàn)在成為華人聚集的地方,什么馮小剛、王中軍等影視中人,都聚集在那里。素里市的中部,俗稱中素里則聚集了大量的印度人,真的是拖家?guī)Э?,咖喱味到處飄香。
和多數(shù)的華人一樣,我們也決定抱團取暖,在朋友的附近買房,上她們兒子上的私校。走別人走過的路,這樣豈不是,一勞永逸。就這樣,緊鑼密鼓的開始看房了。
如何選擇合適的房子?什么樣的房子又是好房子?即使知道并了解了,什么是合適并好的房子,問題是孩子的教育、生活的便利、家人的通勤等等,當這么多的問題交織在一起時,再加上房子的價值和購買的能力。就讓房子成為了一個智者見智,仁者見仁的最為困難回答的問題了。
一夜的雨水,早晨醒來,片片楓葉散落在綠茵茵的草地上,頓時感覺到溫哥華秋天的腳步,悄然而至。失去了夏的炙熱,五彩斑斕的秋天才會如期而至。就在我們準備簡單快速的解決戰(zhàn)斗時,泯泯不覺中,上帝指引我們走向了另外的一個方向......